苗栗縣後龍鎮灣寶里10鄰124號
(037)432262
玄天上帝
玄天上帝又稱玄武上帝、真武大帝、北極大帝、開天大帝等,民間俗稱「上帝公」「上帝爺」。玄天上帝的傳聞典故相當多,內容真偽難辦,其中最為可信的為
春秋戰國時玄武人格化之記載。玄天上帝最早源於原始的星辰崇拜與動物崇拜。謂二十八星宿的北方七宿,其形如龜蛇,故稱北方七宿為玄武。後來演變成龜蛇,即玄武。
《楚辭.遠遊》洪興祖補注:「玄武,謂龜蛇。位在北方,故日玄。身有鱗甲,故日武。」故知「玄武 」即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北方之神,其形為龜蛇相纏。宋.趙彥衛《雲麓漫鈔》所戴:繪其像為北方之神,被髮黑衣,仗劍蹈龜蛇,從者執黑旗。」這時的玄天上帝已蛻化為人格神。除北極神的說法外,一說其為古時淨樂國王子 , 一十五歲即入武當山修煉道法 , 歷四十二年道成飛昇國太子,捨棄王位,於太和山修行 42 載,終於得道成仙。太和山從此改名武當山,因「非玄武,不足以當此山」之故。
由於傳說明太祖開國 與明成祖靖難之役時,都曾得到玄天上帝庇佑相助,明皇室便將之奉為政權的守護神。因此,當 1661 年鄭成功入台時,見安平一帶的地理形勢酷似龜蛇蟠繞,有如玄天上帝坐鎮般,以為得神意指示,於是在台灣廣建玄天上帝廟,「以為此邦之鎮」。入清後,訛傳玄天上帝乃屠夫出身,﹁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實乃清朝皇帝故意破壞玄天上帝的形象,因為清廷入主中原以後,為降服民心,乃有種種之措施,像﹁大義覺迷錄﹂的 頒行,盡毀漢人的民族意識,進而肯誠心的接納他們。清皇帝知道明朝朝野對於這位名揚兩京一十三省﹂,﹁至今二百餘載,香火如初﹂的玄天上帝非常崇拜,於是假裝接管 北極殿,以示尊崇,而暗中卻散播謠言。說:玄天上帝乃一介屠夫,得道成仙後,又遺下肚腸龜妖蛇怪擾亂民間,逼得玄天上帝不得不再度下凡收妖。
又密教之北辰菩薩,即玄帝別名。據 七佛所說神咒經卷第二 :﹁我北辰菩薩名曰妙見。今欲說神咒,擁護諸國土,所作甚奇特,故名曰:妙見。處於閻浮提,眾星中最勝,神仙中之仙,菩薩之大將,光目諸菩薩,廣濟諸群生。有大神咒胡捺波,晉言擁護國土,佑諸國王,消災卻 敵,莫不由之。此菩薩足踏龜蛇,其為北方玄武之象,實為玄天上帝之異稱也。無怪乎,有人在尼庵中,見尼姑供奉玄天上帝,蓋有此故也。玄天上帝垂訓文
天上聖母
相傳媽祖姓林,名默娘,宋太祖建隆元年三月廿三日誕生於福建莆田湄州嶼;係林惟懿之第六女,出生時,紅光滿室,異氣氤氳;彌月不聞啼聲,乃取名默;幼即聰穎,並喜焚香禮佛;十三歲時遇玄通道長,傳授玄微祕法;十六歲時能布席海上救人,尤其能驅邪解厄、濟世救人,更受鄉里愛戴;宋太宗雍熙四年九月九日,媽祖廿八歲時,神化昇天;後屢顯靈異,里人立祠奉祀,有禱輒應,尊為航海守護神。宋宣和賜順濟廟號,微宗欽賜天妃,高宗再賜夫人,元明仍封天妃,至清康熙加封天后,又稱天上聖母,清乾隆時列為官祭。福建民間尊稱天后為媽祖婆婆,林姓後裔亦有尊稱為祖姑婆,台人則尊稱為媽祖或媽祖婆。農曆三月二十三日為天上聖母千秋聖誕日。
註生娘娘
註生娘娘的源始,歷年來一直為民俗學家所議論,其臆測之說,紛云不一,如臨水夫人、碧霞元君、紫姑都被說及。其實祂的歷史最早出現在周朝時代,在大陸賜子娘娘、子母娘娘、子孫娘娘等名,都是意指註生娘娘。清代以前,姜太公、註生娘娘、天官賜福神是民間三大主祀神,財、子、壽是人們的共同願望,所以註生娘娘的地位是崇高的。註生娘娘,神權主生育,還自商湯時代,中國即有高禖之祀。禖,傳孕生子是也。前人以為元鳥之來,從天而降,所以祈註生之神,必在郊野舉行。有以為註生娘娘是一無形的造化神明。習俗以春分日祀祭註生娘娘,婦女們攜帶牲醴、香果,上廟祀拜。求子的,首先拜註生娘娘,再拜鳥母,如欲生個商人或農人,即依願望向所指鳥母祈拜,因幼兒多雜病、癩頭,在拜註生娘娘後,即向痘娘、疹娘,或向花公(李賜叔)、花媽(祝三娘)祈拜,求在地府中,為幼兒元神花改栽,或除蜘蛛蟲,以使幼兒痊癒。若是幼兒好動難馴,那麼拜註生娘娘後,再拜大聖爺,以求孩兒馴良可愛。註生娘娘是專管人間生兒育女之事的女神,其信仰普及我國各地,本省民間俗稱「註生媽」。「註生螞」主司授子、安產、護兒等神職,遂成為久婚不孕、安胎待產的婦女,所虔誠奉祀的對象。註生娘娘在台灣的信奉極廣,常被誤為和臨水夫人同一人,顯因與兩者皆主管婦女生育之事有關。臨水夫人以保佑婦人順利生產為主,註生娘娘掌生男育女之事。
福德正神
福德正神,民間俗稱土地公,亦有稱為福德爺、伯公、大伯爺、后土或簡稱土地。福德正神傳說亦多,有傳福德正神姓張名福德,生於周武王二年二月二日,自小聰穎至孝;三十六歲時,官朝廷總稅官,為官廉正;至周穆王三年辭世,享年一零二歲。死後三日容貌不變,有一貧戶以四大石圍成石屋奉祀,過了不久,即由貧轉富,百姓咸信神恩保佑,乃合資建廟並塑金身膜拜,故生意人常祀之。
另傳土地公為周朝士大夫家僕,為免讓小姐受凍,乃脫衣給小姐穿,自已卻凍死。此時天空顯現『南天門大仙福德正神』,士大夫感謝其恩德,建廟奉祀。周武王時,贈封后土,後世尊為土地公。或傳秦始皇暴政,徵民建築萬里長城,孟姜女之夫韓紀郎受徵,不幸死於城下。孟姜女尋夫不遇,哭倒萬里長城,露白骨無數,無法識別。時一老翁稱:以妻血滴白骨,若白骨染血必為夫骨。並激其無法尋得,若尋得願為其守墓。孟姜女滴血尋找,終得夫骨,該白骨因潤血淚,漸生筋肉,似將生還,時老翁再現,並謂:可裝袋背負。孟姜女依其言,遺骨忽復原狀,孟姜女大怒,要老翁為其夫守墓,此為后土傳說由來。土地公為地方村社的守護神,管理某一地面、某一地段,故有庄頭庄尾土地公之俗語,以表處處皆奉之、人人皆祀之。生意人、農人奉祀更虔誠。
太歲殿 (六十太歲星君)
太歲又稱太歲星君,或者歲君,相傳每一年都會有一神祇主管、監察,而主管這職位的便稱為太歲,太歲共有六十位,而六十花甲的每一年,皆由一位太歲主管,太歲十二年行走一周天,因而每年所在的方位,皆被視為凶方,不宜掘土建築,一般人年庚,若與值年太歲相同,民間稱為犯太歲,年庚對沖者,則叫沖太歲,無論是那一種,在那一年裡必定百事不順,事業多困厄,身體多病變,因此務必要奉太歲星君,「以保本年平安無事,萬事如意,福運享通。」太歲星君是為我們每個人的本命神,俗話說:「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因此在習俗上,一般人都會在每年開春至元宵節的期間,到寺廟安太歲,其目的就是祈求本命神太歲星君能保佑一年中能事事如意。
六十甲子太歲星君︰
甲子太歲金辦將軍 甲申太歲方杰將軍 甲辰太歲李誠將軍
乙丑太歲陳材將軍 乙酉太歲蔣崇將軍 乙巳太歲吳遂將軍
丙寅太歲耿章將軍 丙戌太歲白敏將軍 丙午太歲文哲將軍
丁卯太歲沈興將軍 丁亥太歲封濟將軍 丁未太歲繆丙將軍
戊辰太歲趙達將軍 戊子太歲鄒鏜將軍 戊申太歲徐浩將軍
己巳太歲郭燦將軍 己丑太歲潘佐將軍 己酉太歲程寶將軍
庚午太歲王清將軍 庚寅太歲鄔桓將軍 庚戌太歲倪秘將軍
辛未太歲李素將軍 辛卯太歲范寧將軍 辛亥太歲葉堅將軍
壬申太歲劉旺將軍 壬辰太歲彭泰將軍 壬子太歲丘德將軍
癸酉太歲康志將軍 癸巳太歲徐華將軍 癸丑太歲朱得將軍
甲戌太歲施廣將軍 甲午太歲章詞將軍 甲寅太歲張朝將軍
乙亥太歲任保將軍 乙未太歲楊仙將軍 乙卯太歲萬清將軍
丙子太歲郭嘉將軍 丙申太歲管仲將軍 丙辰太歲辛亞將軍
丁丑太歲汪文將軍 丁酉太歲唐傑將軍 丁巳太歲楊彥將軍
戊寅太歲曾光將軍 戊戌太歲姜武將軍 戊午太歲黎卿將軍
己卯太歲龍仲將軍 己亥太歲謝燾將軍 己未太歲傅黨將軍
庚辰太歲董德將軍 庚子太歲虞起將軍 庚申太歲毛梓將軍
辛巳太歲鄭但將軍 辛酉太歲楊信將軍 辛酉太歲石政將軍
壬午太歲陸明將軍 壬寅太歲賢諤將軍 壬戌太歲洪充將軍
癸未太歲魏仁將軍 癸卯太歲皮時將軍 癸亥太歲虞程將軍